营养师前景范文

  营养师前景篇1

  想要成为一名营养师,必须通过考试拿到营养师证。随着营养师被炒为“钻石职业”,社会上形形的营养师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高薪就业”、“行业公认”等广告语让人蠢蠢欲动,报名景象更是红红火火,甚至有培训机构直言“交钱保过”。

  “不用上课,多交600元保过”

  我们在网络上输入“营养师”,便搜索出数十条营养师培训机构的网页广告,而后随机选择了3家培训机构进行咨询。客服人员听说我们有报考营养师的意向后,便马上询问年龄,而没有问及专业或是学历背景。得知我们的疑惑后,对方解释道:“目前来说,年龄是唯一限制人们能不能报考营养师的条件。国家承认的营养师证书共分为四级,考二级和三级的人最多,年满18岁的人能考三级、年满20岁的人能考二级。”我们追问,营养师证是由哪个机构颁发,对方回答“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此后,客服人员一直催促我们早点做决定,尽快报名:“营养师是钻石职业,早点投入,早些回报。”我们表示不确定营养师证到底有何用途,对方直言:“证考下来后,我们可以给你推荐工作,直到你满意为止,大型食品厂、卫生检疫部门、养老院、幼儿园、营养研究院等单位都没问题。要是你形象好、气质佳的话,我们还能推荐你到电视台录养生节目。”我们说自己没有医学背景,但很想去医院营养科工作,问客服人员能否推荐。“没问题!”对方爽快地应允了。当我们表示担心时间紧张、没时间听课时,客服人员说:“不用担心这个!最后一节课来就行,那天老师会画考点,考试很容易过。”如果实在没时间,“不用上课,多交600元保过。”

  营养师培训四大乱象

  如此营养师培训可以培养出合格的营养师吗?数位业内专家总结出了营养师培训的四大乱象。

  报考零门槛 营养师培训机构只关心学员是否达到报考年龄,对专业、学历背景、报考原因等一概不问,零门槛的培训机制,促使各行各业抱着不同目的的人争先报考。对此,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表示,事实上,营养师共分为四级,每级都对参试者的年龄、学历、相关行业经验有严格规定,培训机构为扩大招生,并没有遵守相关规定。

  讲师水平参差不齐 从事过营养师培训的吴女士表示,营养师培训机构的讲师专业素质高低不同,可分为3个等级:高级讲师多为大学老师,或是从事营养相关工作的资深人士;中级讲师多为口才较好的食品营养学专业的在读硕士;低级讲师常由刚从该培训机构毕业的学员充当。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规定营养师培训讲师的标准,因而不需从业资格证书,对从业经历也没要求。

  管理日渐松散 2007年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曾在中国营养学会举办的培训班上讲过课。她说,当时营养师培训刚刚开始火爆,大多还比较正规,课程共340学时,而现在的培训班一般也就安排100课时左右,甚至有些学员只要交了钱,不上课也照样能去考试并顺利拿到证书。此外,在考试环节,作弊现象也十分严重。

  颁证部门混乱 五花八门的营养师培训机构打着地方营养学会甚至国际营养学会的旗号公然宣传,并声称自己的证书“最权威”。对此,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贾健斌表示,在我国只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才是合法颁发职业资格认证的机构,通过了该部组织的“公共营养师”考试并取得证书,才能获得国家的认可。

  拿到证书不等于就是专家

  面对国内鱼龙混杂的营养师培训市场,王兴国呼吁,培训机构应加强自律,只顾牟利的机构只会砸了整个行业的牌子。培训机构不得通过造假等违法手段帮学员参试,且应制订出详细的考勤制度并严格考察,以保证学员的听课质量。

  针对许多老百姓想通过考取营养师证找份好工作的现状,王兴国直言:“必须给持续‘发烧’的营养师考试热泼盆冷水!现在业内都知道这个证书的‘含金量’不高,光靠这个证书找工作不太可能。”王兴国介绍,养老院、幼儿园的保健医生都要求应聘者具有医学或食品科学相关专业背景。

  范志红最后强调,“喜欢”不等于“专业”,拿到证书也并不等于就是专家。

  营养师前景篇2

  关键词:旅游景区 复合型人才 培养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体系中引起旅游者出游动机的直接触发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旅游业中居于核心地位。然而目前大多数景区现状令人担忧,“圈起地来坐收门票”是当前一些景区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景区里,游客感受不到精细管理与人文关怀,常常高兴而来,扫兴而归。我国旅游景区经过30年的发展,在硬件上已获得了极大的改善,但在软件上却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同旅游饭店和旅行社等兄弟行业相比显得较为滞后,这与旅游景区人才的匮乏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一个景区光有“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能使“景”不断产生新的吸引力的“人”。目前,旅游景区最为紧缺的人才主要有4类:一是旅游景区经营管理高端人才;二是随着旅游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一些技术人才;三是公关人才;四是国际化人才。因此旅游景区的发展需要培养一大批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且能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关于景区人才的培养,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在CNKI中国期刊网上以关键词“景区+人才”进行搜索只得到15条记录,其中对“景区复合型人才”的论述更是空白。针对旅游景区目前相关人才的紧缺现状,本文认为可将这几类人才进行整合培养,提出“旅游景区复合型人才”,即具有一定概念能力、技术能力和人际能力的国际化综合性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人才。其中,概念能力是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能力;技术能力是使用某一专业领域的有关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能力是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能力;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视野以及知识结构的人才。另外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本文的复合型人才有个前提,即专业性,“复合”与“专业”并不矛盾,即对旅游业尤其是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必须有一定的学习和实践,在此基础上同时复合以上多种能力。

  一、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对旅游景区的重要性

  1.对景区而言人才资源比旅游资源更重要。行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旅游景区最核心的资源,是景区建设、经营、管理的中流砥柱。我国的中西部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景区管理人才的缺乏,资源的垄断性优势在缺乏科学、人性管理的情况下逐渐被削弱,景区运营达不到理想的境界。与此相反,东部地区资源稀少,但人才济济,管理方法的先进性弥补了其资源的不足性。深圳属于旅游资源非优区,但华侨城集团公司非常重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重视管理制度的规范,业务流程的重组,最终创造了骄人业绩,培育出一批知名品牌的旅游主题公园。可见,旅游资源可以创造,旅游人才却不可多得。一个景区无论其先天优势多么突出,若缺乏专业人才,不能够辅以良好的经营和管理,其生命力和吸引力必然会下降甚至消失。

  2.复合型人才更符合旅游景区的需要。相比饭店等行业,旅游景区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对技术、设备和高水准的管理理念的依赖程度更高。例如,信息化的智慧型景区是大势所趋,全国首个“智慧景区”九寨沟已实行景区管理智能化,通过移动道路测量、网格化管理、全球定位、遥感、地理信息、视频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解决旅游旺季景区景点资源电子化、门票智能化、游客行为追溯、智能化引导和时空分流、景点负荷监控等问题。可见,旅游景区对人才的要求是“质量”大于“数量”,目前最缺乏的是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也是当前制约景区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旅游景区人才现状

  旅游景区正面临着严峻的人才问题。

  1.景区人才数量不足。据初步估计,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600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今后还将以每年20万的速度递增。而且旅游人才分布主要集中在饭店和旅行社,占全行业人才总数的近九成。旅游景区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具备多种复合能力的优秀管理人才。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旅游景区人才培养远远落后于景区需求。

  2.景区人才质量总体偏低。不少景区管理层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对现代旅游经营管理理论和技术知之不多,导致盲目上项目、经营不科学、管理不到位,给景区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同时由于国际化人才的缺失,景区接待国际旅游者能力偏低,制约了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景区人才的职业培训在内容、形式、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等方面均落后于酒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

  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最核心的子行业,复合型旅游景区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这样的情况在一些中小城市的旅游景区尤其严重。

  三、旅游景区人才问题原因分析

  旅游景区人才数量和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在高校。从目前国内旅游教育情况来看,酒店管理与旅行社管理等专业的教育逐渐成熟,而景区管理专业教育还未真正开展。各旅游院系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所以目前开设旅游景区管理专业的院系数量不多,景区人才的质量就更无从谈起。据调查,只有少数职业院系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有景区管理专业,如广西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承德职业学院、湖南女子职业大学等,桂林理工大学是唯一一所设立了旅游开发与景区管理系的高校。除此以外,大多数旅游院系只将“景区管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课程看待。专业设置指导思想的偏差导致旅游院系学生就业意识的偏差,认为景区不存在什么管理,不需要专业的人才,故而选择去景区就业的比例很小。

  四、旅游景区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

  1.在本科层面设置旅游景区管理专业。目前高校的旅游专业教育体系是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多种特质的景区专业人才的。而专科教育只能培养出具有某一方面技术能力的人才,所以旅游景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在本科阶段着手。各旅游院系应创造条件加快旅游景区管理专业的设置,使其成为重要的本科专业。对于一些条件还不成熟的旅游院校,至少应将景区管理模块从其他方向中独立出来,获得与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等模块并级的地位。旅游景区专业地位的提升意义深远,可解决景区领域人才的空档问题,减少旅游专业人才的浪费,促进景区及目的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旅游景区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思路。旅游景区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须以把握景区未来发展趋势、突出景区管理专业自身的学科特色、并重视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融合等为原则。围绕旅游景区复合型人才的各种能力的培养,设计了以下课程:一是概念能力,包括管理学原理、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统计学、旅游市场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法规、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与审美、旅游公共关系、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景区与信息化等。二是技术能力(结合实践教学),包括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旅游设计与制图、旅游营销与策划、计算机基础、旅游电子商务、导游业务、英语听说写、专业英语、应用文写作、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三是人际能力(结合实践教学),包括交流与沟通学、旅游公关礼仪等。四是国际化视野,包括世界旅游业概况、客源国概况等。

  3.采取多样化的人才教育手段。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及就业指导教育,使其真正理解旅游景区人才的重要性和市场广阔性。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采取理论结合实践、同时开展一些能力竞赛的方式,并充分利用多种教育手段。理论教学除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以外,还可以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现代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深圳华侨城与暨南大学旅游学院的成功结合堪为典范,其它地方也有一些类似的尝试。通过校企合作,景区员工可与专业学生交换培养场所,以弥补各自在理论、实践上的不足。景区管理者可与专业教师互通有无,教师可以到景区去挂职锻炼,或参与景区经营管理科研课题,来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景区管理者也可以到高校去进行经营管理理论的系统学习,或作为兼职教师到课堂为学生做一些实证讲座。学校与景区方面还可以考虑开拓一种高效、互利的订单培养模式,为景区复合型人才做好储备工作。除了课堂理论及实验试或景区实践教学环节以外,课外还必须定期举办一些赛事来辅助提升专业人才的多种能力,如辩论赛、讲演比赛、服务大赛、礼仪大赛、创新大赛、设计大赛、策划大赛、导游大赛等。目前已有一些旅游院系正在进行这些方面的工作,效果显著。

  4.推行旅游景区管理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目前旅游景区管理人员不仅大多数没有旅游专业背景,而且学历普遍偏低,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极小,对于景区的管理运营往往力不从心,应尽快实行景区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证制度,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相结合,如景区职业经理人、经营师、管理师、营销师、策划师、企业培训师等。景区职业资格证及相关培训制度的实行,将使景区管理人员的层次得到显著的提升,并对景区行业现有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逐步实行淘汰制,尽快提高我国景区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梁志华,吴迪.景校合作下对旅游院校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才智,2011,9

  [2]朱海滔.旅游人才队伍面临三大困境[J].中国人才,2011,5

  [3]余子萍.旅游景区职业经理人管理能力的构建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

  [4]秦炳贞.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7

  营养师前景篇3

  关 键 词: 应用写作 课堂教学 氛围营造

  一、应用写作与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课堂教学氛围就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的一种气氛和情境。

  应用写作是一门基础技能课,主要是让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运用及写作。但它也是一门人文课,不仅是信息载体,而且是思想载体、情感载体。因此,应用写作课堂氛围的营造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课程被师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能够冲击学生心灵,能够刺激学生情感,就需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开放、互动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来完成整个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二、影响课堂教学氛围形成的因素

  教师都希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然而,在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却受着这样那样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能如愿。而影响课堂教学氛围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课时安排与课程体系之间的矛盾。

  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实践,而应用写作课程体系又比较复杂,在实践中与有限课时之间的矛盾也就凸现出来。

  (二)传统意义“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与现代关注生命发展的教育理念的矛盾。

  传统的意识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缺乏对生命发展的关注,相对忽视了人文修养的培养。而现代教育理念是在教学上要做到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统一。

  (三)对教学主体认识的偏差。

  传统师生关系往往出现整个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整个课堂只有教师的教,而缺乏学生学的过程、师生互动的体现。教学过程成为单一的、呆板的模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受到影响。

  (四)与专业教学的脱节。

  应用写作作为公共基础课是为专业服务的,但由于其教师基本都是从中文专业毕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多,大多没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践工作经验,所以在讲授的时候容易与专业脱节,与实践脱节。

  这些矛盾、偏差和脱节,使应用写作教学课堂较为沉闷,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影响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

  三、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特点及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应用写作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写作常用应用文体的方法,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科研中的写作需要。但它还是技能课和人文课,除了教授学生文种知识,还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写作技能,在文种的选择上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并且在技能中体现出学生的文化、文采、才能。根据应用写作教学本身的特点,对课堂教学可以提出以下要求:

  1.明确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职业人”。

  2.要求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应当是课堂的设计者、主持人、合作者。

  3.需要学生的体验参与:学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主体的参与活动。

  4.依赖情境的设计指导:为师生的互创活动提供良好的情境。

  四、如何营造应用写作的课堂教学氛围

  理想的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物质氛围和心理情感氛围的有机统一。在现有的环境的制约下,营造一种情绪,营造一种心境,使智慧生成,使情境生成。那么如何营造应用写作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紧密围绕“职业人”的培养目标。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作为基础课的应用写作的人才培养方向。作为职业人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写作应该为专业建设服务。

  1.通过例文的选择来营造学生的课堂氛围。不同专业在选择例文的时候可根据本专业或尽量与专业相近的材料,这样使得课堂气氛更活跃,通常情况下,学生了解专业信息的兴趣也更大。例如,行政文书中《关于印发〈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总会计师”是行政职务或是技术职称的请示》、《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这些题目的范文,可以在不同的专业使用。运用和学生专业接近的例文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认真阅读例文,并在潜移默化中收集了更多的信息,培养他们的职业观念。

  2.紧密结合专业展开文种的运用。在讲授调查报告时,可以紧密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调查报告中调查的对象、内容等都可以联系专业,如经贸系的学生可以做一些商品类的市场调查;农学系和畜牧系学生可以深入农村基层进行一些农畜产品的销售、牲畜喂养和常见疾病的防治等方面的调查;电子、机电、土建系学生同样可以做相关的调查。既锻炼他们的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多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市场情况,丰富知识,积累实践经验。

  (二)构建师生平等关系,凸显学生话语权。

  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设计者、组织者,与学生有着共同体验的合作者,教师更似主持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而主体只能是学生,没有学生主体,教学活动既无存在的意义,也不可能显示存在的目的。所以,师生关系应该以平等为基础。但是师生之间还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例如: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尊重爱戴教师的人伦关系;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个往和审美关照关系。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前提。师生之间只有通过平等对话,才能使关系更融洽。

  对话的关键过程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堂课的导入新课环节,可以注意启发学生兴趣,也可以通过课前轻松愉快的谈话,融洽二者关系。在教学中应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带动学生思考,实现师生平等对话。这种对话,可以以多种方式:提问式、讨论式或者演讲式进行。这样,整个教学氛围就很轻松很融洽,看似很自由的谈话,但很多问题和重点也在彼此的对话中更加明了。

  (三)创设情境,倾情营造写作的实践氛围。

  应用写作多安排在大学低年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实践经验,对应用文的使用环境相当陌生。因此,在进行写作程式教学之前,讲授必要的背景知识,在假想的场景中展开教学活动,成为必要的一步。

  1.介绍写作运用的背景。如行政文书,对于行文规则的学习有一个前提条件,即要将机关单位中错综复杂的结构关系讲述清楚,比如政府机关与党委、人大等机关系统的关系,机关系统与事业、企业系统的关系及各自的内部结构关系等,教师应结合身边的实际,让学生对机关中隶属关系及非隶属关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有关的行文规则有实质性的理解,否则学生听起来会比较空洞。

  2.假定写作场景。在教学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凸现教师“引导者”的身份。我认为,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假定的写作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这一场景氛围中。例如:合同书的教学,可以假设买卖合同的场景,让学生处于买卖双方的模拟情景来一步步解决合同写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如合同内容应当考虑的因素,双方协议的内容如何考虑周到,合同形式上各要素顺序的安排,语言的准确表达等。又如:会议通知的写作则可以从受文者的角度去模拟。假设自己是受文方,需要获知关于会议的什么情况,来反推自己该如何向与会者通知具体事项。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在课堂上就如同一个主持人,贯穿在整个活动中,成为组织者;在关键的时候给予学生引导和启发,又似不可或缺的引导者。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写作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在授课中将图形、声音、文字、动画等有机结合起来,牵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则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在写作训练中能够根据题材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媒体来渲染气氛,活跃思维,题材在创设的情景下会更直观、生动,学生在美妙的写作景象中,文章自然写得顺畅。

  教师围绕学生关心的话题,结合实际,通过多媒体设置一种情境,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多个文种的写作。如,一副招聘过程的图景,有用人单位、有求职者。选择一组学生代表画面上的用人单位写出招聘广告,其他同学作为求职者拿着求职信前来应聘,同时用人单位选中一些同学要求他们写一份工作计划书或者市场调查报告等。通过这样一个逼真的情境,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对广告文、求职信、工作计划和调查报告等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另外,合同书、招投标书等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设置相关的场景。这样,原本枯燥呆板的应用文写作变得新颖有趣了。

  (五)构建师生网络平台,倾心营造教学实训氛围。

  除了课堂氛围的倾情营造,应用写作作为技能课,还需要营造课外实训氛围。如前面所提到的,调查报告的讲授,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亲身实践、调查,在这过程中认真思考,分析问题,最终形成调查报告,这就是课外实训氛围。它将学生直接置于完全真实的场景,模拟与真实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使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经过初步探索,学生的课后训练与批改、讲评等内容,可以构建一个师生网络平台促进交流。即学生在网上交作业,教师在网上批改作业,双方可通过电子邮件等媒介进行交流,更加方便快捷。虽然这种网络平台的构建也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但是,对于这样的方式,还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

  以上是对高职高专普遍开设的应用写作课堂氛围建设的简单思考和初步探索。作为逐步走向大众化,走向专业化的应用写作课程,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课程氛围的营造也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李伯黍等.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单学帮.多媒体技术与大学应用文写作[J].许昌师专学报,1999,(1).

  [4]北京师大教育系《教学认识论》编写组.教学认识论[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

  营养师前景篇4

  关键词:情景化项目教学;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一、情景化项目教学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情景化项目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情景化项目教学模式适应了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而市场营销课程本身的性质在客观上对应用性与实践性便有所强调,因此,情景化模式在市场营销专业上的运用是教学的需求,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2.课堂教学重理论轻案例

  不同院校在对市场营销课程的具体课时安排上各有不同,但是相同的是,课程时间少、内容多;课堂重理论、轻案例。而造成这诸多问题的原因,归结到底还是课程安排时间少,教师不能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讲解,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将最基本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对知识点进行延伸讲解。而即便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案例讲解,却由于缺乏对案例讲解的组织设计,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这样的案例分析无疑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3.缺乏对营销工作的完整性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训时,往往会选择一些操作性简单的内容作为实训项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营销工作过程开展的完整性,降低了课堂授课质量。

  4.忽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我国教育明显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只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的教授,而很少重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职业生涯的成败,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上课当时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考核评价体系的缺失

  在中国传统教育当中,学校常以考试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重要途径,这种考核体系使得学生逐渐成为一部考试的机器,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察。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尽管现在许多院校开始普遍实行积分制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但是由于考核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性,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阻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的情景化项目教学设计及应用

  1.设计理念与思路

  通过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情景化项目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建立起基本的营销思维模式,改革市场营销专业课堂的授课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

  (1)课程设置要以任务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课程内容,并进行完整的项目内容设计,整合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授课。

  (2)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改变以往教学当中只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教授,更应该实现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渗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整个教学过程中项目任务的开展均以企业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活动,也就是在过程中与生产企业与终端店铺为载体,最终实现预定目标的完成。

  (4)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一定要建立适当的考核评价体系,真正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情景化项目教学内容的设计

  (1)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教师在授课当中可以利用项目导向任务方式组织、开展课程,并尤其注意对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各个院校对营销课程的定位,切实开展教育工作。

  (2)项目与任务对接模式的设计:项目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因此一定要将项目与任务进行有效结合,最终促成目标的实现。循环式、层进式、对应式是三种最常见的对接模式。

  3.教学方法的运用

  实现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情景化项目教学模式的有效设计,一定要结合每个院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特点,开展灵活教学。

  (1)讲授法:这种方法是最为普遍,并且在教学课堂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教学手段,可以说是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组成。如今,在推行新型教学模式的同时,一定要结合传统,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实现我国教育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2)激励法:在教学当中进行项目目标的设立,学生们通过竞选的方式形成若干数量的“公司”,然后以公司为单位进行各项考核,这样每个小组的成员在课堂上的表现均成为影响小组总成绩的因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最大化的激励学生,形成相互竞争的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且促进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一举两得。

  (3)案例教学法:上文中我们有提到“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不同时期不同公司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便于学生对营销概念在实际运用中的理解,促进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开阔了学生视野,缩短了情景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培养了学生职业意识,真正实现了师生沟通的有效性,提高了授课质量。

  4.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通过对考核机制的完善性建立,可以有效的监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反思,不仅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职业素养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佳燕.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情景化项目教学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13,08:149-151.

  [2]钟换嫦.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中职汽车营销课程中的实践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

  [3]董琳.情景式教学模式在服装市场营销类课程中的创新应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10:62.

  [4]聂鑫.高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研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4.

  [5]李培敬.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销售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9:61-62.

  营养师前景篇5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应用策略

  市场营销学是应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唯书本、重理论和单一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教与学的脱节导致学生掌握营销理论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生运用营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等。因此,科学地改革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传统模式,对营销学科的发展及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围绕市场营销学课程目标定位,依据各环节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科学合理的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紧密结合,是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市场营销学课程目标定位、课程性质及任务市场营销学是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属于管理学范畴。市场营销学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其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

  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影响企业营销行为的因素及分析评价市场营销环境的方法,研究市场主体的行为特征,制定市场营销组合决策,熟悉组织、实施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有关原理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用市场营销知识解读和理解市场,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课程内容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可分成四个模块,分别是市场营销理论模块,市场营销战略分析模块,市场营销策略模块和市场营销的计划、组织与控制模块。在这其中,我们确定了以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掌握有关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熟悉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竞争手段;了解市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进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析,怎样准确把握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并在合适的场所适时地销售到消费者手中;掌握如何进行市场调查,通过市场细分科学地选择企业的目标市场;熟练掌握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学会如何宣传、促销、定价、选择中间商以及销售后如何保持消费者对本企业的忠诚等。

  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市场营销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处理和应对,并发挥出创造性来。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一定要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熟练进行市场环境分析的能力、熟练对购物行为进行正确分析的能力、熟练掌握市场调查问卷设计以及搜集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独立开展市场调查的能力以及熟练运用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及促销策略从事营销活动的能力等。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应用的基本策略传统教学观是以教为主,是客观主义(objec.、决定论(determinism) 和教师灌输式,教育是通过教师对客观世界进行再现和描述。在这样的教学观念下,传统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教师课堂讲述为主,即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述、讲解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存在极大的弊端。一方面学生仅了解了营销理论中的表层意思,没有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疲倦和惰性,在体验了几节课的新鲜感后,就无法专注、积极主动的学习,也更加无法通过学习提高应用能力。加强互动,实现教与学的紧密结合是当前教学观的主流思想。为解决传统的教学缺陷,笔者在分析了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定位中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应用能力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对多种教学方法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应用进行了实践和理论总结。现将有关体会和心得阐述如下:

  理论教学法理论教学法是指在讲授市场营销理论时,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地位,通过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并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让学生复习,吸收所学知识。在课堂讲授中,理论教学法又可分为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觉思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双向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的实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市场营销学的课程内容有着较强的实践性特征,往往需要结合现实社会中的营销情境,针对实际的营销问题进行营销理论的讲解,这就要运用启发式教学,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讲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演变时,对于五种观念我们不能仅阐述它们的概念、特点,简单评价孰优孰劣,否则就无法解释在营销观念发展已久的情况下,仍有企业在产品观念或推销观念的指导下生存与发展。教师可启发,通过提问、设问等方法引导学生从市场环境、成本管理等角度深入理解营销管理哲学观念对企业的适应性特征,从而体会到营销实践无标准答案的专业特点。

  启发式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采用提问启发、设问启发、直观启发等方式。提问启发,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已学过的营销知识的提问,问题应具有概括性或分析性的特点;另一种是为讲授新知识的提问,问题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答案不是现成的。设问启发主要是在进行营销理论展开阐述时进行的启发教学。

  提问应围绕课程的核心问题,并从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出发。直观启发是运用示范、举例、直观图等直观性较强的实例,对抽象的理论进行讲解。

  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是指对于某些理论的理解,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或个人演讲的形式。对于有争议的问题,通过辩论的形式,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诸如价格战对于企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样的问题。笔者通过教学中对比教师讲授为主和学生讨论为主的不同教学方法,发现引入讨论式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在教学课时里分配适当比例的时间进行讨论,表面上延缓了教学进度,实质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能,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采用讨论式教学,首先,老师要注意所讨论问题的甄选。所选择的问题应具有争议性,争议产生的原因不是概念界定的模糊,而是企业实施营销时的权变法则。其次,在讨论过程中,老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例如合理分组、简要阐述问题解答的要点、分配适当的讨论时间等。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将讨论引入平时成绩考核等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从大量的实际资料中选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事例,经过综合加工整理,给学生以实感,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巩固其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L2 由于市场营销学是研究企业活动的应用型学科,教学中引用案例已是由来已久。但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前的案例教学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案例的选择上,大多教师都以国内外著名企业为分析对象,如格兰仕的低成本战略、IBM公司的SWOT分析 等。而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都是从基层做起,大企业的营销理念和策划方案很难用上。这就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中也滋生出学营销没用的消极情绪,使得教学互动演变成学生看热闹、凑热闹。

  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分析,认为用好案例教学法关键在于做好案例甄选和学生引导的工作。案例甄选是指所选案例应具有这些特征,符合知识点的学习要求,为学生所熟悉,案例较新,所讨论的问题能反映时事,最好能与学生的生活有关等。这样的材料因具有鲜活性、趣味性、真实性的特点,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并能引发学生较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引导分为案例讨论前、案例讨论中两个阶段。案例讨论前,应提前做好分组工作,以项g/J,组的形式进行组员分工,并落实资料收集、讨论等上课前的准备。案例讨论中,可采取竞赛的方式,由各小组派代表阐述观点,然后采用老师点评和学生评选的方式选出优胜小组。案例讨论过程中,老师应注意课堂气氛的调动,通过逐步提问、反问等方式控制讨论的节奏。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通过设置具体生动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某种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之中,通过情景的演练,帮助学生理解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市场运作规律、掌握适宜营销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模拟情与景。情是指人的感情、心态、意念等情感性因素。景是指实际案例中的非人因素,包括内部环 境中的人际环境、营销运营环境、设施等,外部环境中的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和国家政策、法规等。学生在所模拟的情景下,以营销活动中的角色进行思考,并解决营销问题,这样较好地激发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种典型的体验性教学方法。运用情景教学法,老师应围绕某一营销课题,从营销实践、案例和相关资料中收集相应的素材,编制情景模拟实验。课堂上,鼓励学生扮演其中的营销活动角色,让他们身临其境、心临其景,从中学习和运用营销知识及操作技能,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如在讲促销策略时,可进行销售情景模拟,构建销售情景,让学生在面对不同的销售情况下找出不同的办法,明确应说什么、应做什么,提出针对各种销售情景的最佳对策。 在情景教学法的应用中,笔者还尝试了学生主持课堂讲学活动,即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教学重点,安排一定授课内容交由学生或学习小组进行课堂讲学。如安排学生讲授第八章第一节市场细分的内容。首先提前说明需讲授的内容和主要问题,然后分组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归纳重点、制作课件,再让学生在课堂上陈述。课堂上用2O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指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室外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室、校内第二课堂、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单位等,开展教学活动,以加深学生对营销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等。通过对可运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后,笔者认为实践教学法可以细分为实验室模拟教学、企业实训和第二课堂三种形式。

  实验室模型教学通过电脑虚拟市场营销活动,进行营销模拟教学。例如笔者在运用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进行教学时,利用因纳特市场营销模拟平台软件,结合互联网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系统的强大处理能力,构造有效的虚拟营销环境,组织学生分别扮演厂商市场总监和分销商总经理的角色,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和执行营销决策。实验中,通过优化计算模式,以市场占有率和实际销售数量的形式反映营销策略差距,让学生体会营销用业绩说话的特征。采用此教学方法,一是应注意运用的时机,放在课程教学的后半阶段,有利于学生有意识的带着问题,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验过程中;二是要注意实验的课时不宜过多,过多易造成学生视实验为游戏的心态,从而违背了教学目标。

  企业实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到实习基地、实习单位进行短时问的参观或进行简单的实践。从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熟悉市场营销各环节的运作,产生较强烈的直观意识,再通过撰写报告、老师评分的方式,加深对营销理论尤其是实践性特征的理解。企业实训的方式还可以是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打工,如商场的促销活动;或者是针对某个专题进行调查,如在校学生费用支出结构调查、地区音像制品销售调查、学生课余活动内容调查、学生喜爱手机品牌调查等。这些都能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明白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也有利于更好地明确学习目的。

  第二课堂市场营销学作为应用型学科,其内容的更新与发展都比较快。这就与课堂时问的有限性形成了矛盾。第二课堂的开展为这一矛盾的解决提供了思路。资料显示,学生在校园里的60% 时间属于课余,由学生自由支配的。 因此,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方法的补充,有着重要意义。

  营养师前景篇6

  关键词:跨境电商;高职教育;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急需大量“外贸+电商”的复合型人才

  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同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用‘互联网+外贸”的模式实现产品贸易模式优进优出,我国跨境电商企业迎来了迅猛发展的大好时机,越来越多外贸企业进军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电商”作为新型产业,不仅人才存量严重不足,而且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也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出现了行业快速发展与人才供应不足的矛盾现象,“外贸+电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短缺。

  由于跨境电商发展时间较短,各高职院校都没有设立专门的跨境电商专业,而跨境电子商务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特点,尤以国际贸易为核心,因此,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的要求。目前,大多高职院校采取将现有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方向调整为跨境电商方向,以适应跨境电商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2.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能力需求

  一个合格的跨境电商从业者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是多方位的,因而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综合性要求较强,对从业人员在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上都提出了新要求,概括起来有三大主要工作任务:进出口业务运营、客户沟通与服务和跨境电商平台维护与管理。相较于传统国际贸易,除了谈判、函电、接单、跟单、核算、结算、通关、退税、物流、保险等外贸的专业技能之外,网站运营能力、网络营销能力、物流及供应链管理能力、小语种交流能力是跨境电商从业人员急需的新专业技能。

  由此可见,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在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这种情形下,国际贸易专业如果还要维持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人才的培养质量很难适应跨境电商企业的需求与发展。

  3.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进行调整。通过多方调研,发现高职外贸专业应该更加注重为中、小微型外贸企业培养人才。

  3.1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就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因此,在调研了大量中、小微型外贸跨境电商企业之后,获悉了其跨境电子商务岗位核心工作技能,明确了跨境电商人才规格的具体要求,通过分析跨境电商岗位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与岗位职责,确定高职院校国贸专业跨境电商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是:“着力打造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具备国际贸易进出口I务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晓贸易实务和网络平台操作技能,有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有较强的跨境电商运营能力,能够建立与维护国际电子商务网站,具备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开拓创新市场等能力,能够从事传统外贸业务、跨境电商销售、跨境平台运营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贸企业一线人才。”

  3.2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可以采用“国贸专业电商化改造”的方式进行构建。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外语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操作等方面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中,除了原有的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类课程外,应该增设跨境电商平台操作与运营类课程。如,可增加跨境电商实务、跨境网络营销、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国际物流操作等课程。

  除了增设课程之外还要在一些原先开设的课程中增加与跨境电商有关的知识内容,如在《国际货运实务》中增加小包邮递、国际专线物流等内容,使学生具备在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外贸业务的知识和技能。在《国际结算》中增加电商支付平台中出现的新支付工具和支付技巧,了解跨境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扩展内容。

  3.3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调研发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从事跨境电商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国际贸易、管理或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转行而来,对于电子商务知识掌握不够系统、不够全面,同时也缺乏跨境电商的实践经验。跨境电商发展速度快,新技术的运用非常迅猛,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跨境电商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可以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打造一支“校企结合专、兼职师资团队”。一方面让教师“走出去”,派出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战练习,以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通过“引进来”的方式邀请企业的专家来校交流,共同教授核心专业课程,及时把前沿的电商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传授给老师和学生。此外,学院还应重视建立教师激励、奖励机制,鼓励并奖励教师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甚至支持教师自己在一定的电商平台开设网店,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组建运营团队,真正投身到跨境电商的实战浪潮中去!

  3.4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拓展训练

  高职国贸专业在跨境电商背景下进行整体课程体系重构后,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开创多方位、多角度的专业拓展训练环境。一方面,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跨境电商企业参观、实训、甚至顶岗实习,帮助学生加强对跨境电商行业、企业岗位所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加深学生对岗位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及职业素养的养成。另一方面,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大赛,立求让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学习到最新的外贸知识,进而增强实践能力,带动并促进他们学习跨境电商的热情,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长”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整体操作技能水平。

  3.5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校企合作

  营养师前景篇7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市场营销教学法

  市场营销学科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科,具有非常鲜明的应用性和实战性。但目前许多院校在市场营销学科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授—受教学,偏离了市场营销学科的特性,也与市场营销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差甚远。近二十多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营销观念的增强,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一直非常旺盛,但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人才却和社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人才规格不符合企业要求,这无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矛盾。因此深刻反省目前的教学现状,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是解决上述矛盾、实现市场营销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的涵义

  “体验”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从上述解释可以看出,体验是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是一种亲身经历。从心理学角度看,体验是在与一定经验的关联中发生的情感融入与态度生成,它是包含认知在内的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体验不仅包括认知,更包含情感和态度。通过体验,认知可以不断进步,情感得到渐次升华,态度得以不断发展。体验所获得的深度认知,尤其是情感的产生和态度的生成,在传统的授—受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在授—受教学中,师生的投入尤其是情感的投入是浅度的,因而教师的教是机械的,学生的学也是被动的、机械的简单重复,教学没有生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而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学习成了一种主动性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全部参与,身心处于紧张和兴奋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学习的效果大大提高。因此,对于市场营销这样的应用性学科,传统的授—受教学是不能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只有采用体验式教学,才能符合市场营销学科性质,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市场营销学科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就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营销教学情景,将学生置身于各种真实的或模拟的营销环境中,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强化学生的营销体验,使学生在各种营销情景中去领悟知识、获得专业技能和实战经验,从而实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对营销人才的广泛需求促进了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迅猛发展。从八十年代到现在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市场营销专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蓬勃发展的过程,这既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基于市场对营销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绝大多数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本专科的培养目标都是应用性人才,而非理论研究人才,这就要求营销专业的教学要紧紧围绕营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够在掌握营销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处理各种现实的营销问题,实现学校和社会的无缝接轨。而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就是为学生创设各种营销情景和氛围,让学生在亲身体会和操作中领悟营销的真谛,掌握营销的技能,培养营销的情感,成为能将知识灵活应用的营销专门人才。

  (二)符合学科性质

  市场营销学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作为世界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其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有新的科学能够研究并指导市场,于是,以市场营销学为核心的营销学科群诞生并迅速发展。无论是市场营销学,还是消费者行为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品牌策划等等,都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形成的,它们来源于实践同时也指导着实践。这些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科,都是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市场营销学科的教学必须要遵循学科特点,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将知识真正运用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实践,同时也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的认识和体会,形成活的技能而非死的书本知识。

  (三)符合学生认知的需要

  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的MichaelH.Goldhaber曾说,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而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而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这里我们暂且不讨论注意力的问题,但是我们不得不说,信息的极大丰富甚至是泛滥,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获取知识成了极为容易的事。人们面对不知道但想要知道的任何知识,都可以迅速地从互联网上获得。而对于大学生这样一个互联网使用者的主流群体,可以说把互联网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因此,对学生来说,他们缺的不是知识,而是深入思考,是集认识、情感、行为于一体的体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体验就是个体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运用单一的感官认识事物,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调动多种感官尤其是情感的投入,则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是知识的引路人、技能的培训师、情感的调动者。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缺乏的不是营销知识,而是对营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的任务就是为他们创设情景,引导他们去体会和验证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

  体验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学生通过体验,调动了全身心的力量,思考、关注某一事物或经历某一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心理活动交融、撞击,激活已有经验,产生新的体会,形成新的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之内化为个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个体的身心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互动交往、亲身经历,不仅能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还能有助于形成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终极目标的实现。另外,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教学的灵活性大大增强,教师对教学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是一次智慧的旅程,这无疑也能极大地促进教师的成长。因此体验式教学也是一个师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的过程。

  三、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常用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本身源于工商管理教学,市场营销作为工商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科,自然而然离不开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产生来源于教学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典型的或有价值的企业营销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读、讨论,领悟营销的真谛。因为案例是具体的、真实的、生动的,学生尤如身临其境,可以获得近似于真实营销活动的效果。

  (二)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就是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创设情景,并引导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模拟或虚拟再现出来。通过情景模拟和再现,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营销知识和理论,并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同时也能对这些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让学生充当营销活动中的某个角色,用该角色应有的思想、态度、情感、行为、语言等来处理营销问题,使学生理解不同角色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态度立场等,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会。

  (四)陶冶法

  陶冶法就是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创设情景,让学生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在营销教学中,可以安排一定的学时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了解企业营销的运做情况,和营销人员接触,获得感性认识,培养专业情感;也可以邀请营销界大师或精英来校讲座,让学生感受营销的奥妙。同时营销大师们成功带来的自豪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学生,从而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决心。

  (五)游戏法

  游戏法就是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激烈的竞赛和无比的兴奋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某些知识。游戏法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是让学生在玩中学,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因此,在营销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营销类游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体验式教学方式。

  四、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也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启发式提问,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去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探索。因此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为便捷的体验教学方式。另外,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小案例、小游戏,既避免了课堂教学枯燥单一的说教式局面,又能够让学生在思考中、讨论中、游戏中获得新的认识、产生新的感受。

  (二)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实施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借助于一定的实验设备,通过动脑动手实际操作,体会知识运用的乐趣,完成营销技能的训练。营销实验可以通过借助于一定的仪器和设备来完成,比如ERP沙盘模拟和各类营销实验软件;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的灵活多样的实验,比如客户投诉的处理、公共关系活动模拟、沟通技巧等等。

  (三)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就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增进学生的体验、感悟,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方式。市场营销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市场营销教学也是为实践服务的。学生营销能力和营销技能的培养不是在单一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完成的,而是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接触实践、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只有亲自去体验,才能获得经验,从而形成并发展为专业技能。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实践方式来完成上述目标。

  (四)实习

  实习是大学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体验式教学的传统方法。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衔接阶段,也是学生将大学几年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去检验自己、获得体验的过程。扎扎实实地完成实习阶段的任务,是大学教育圆满完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常丽丽.大学教学的革命:从授受教学到体验教学[J].太原: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2]李雪松.公共关系管理体验教学运用模式及反思[J].南通: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3]毛静娣.体验教学在“问”中的运用[J].宁波: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4]陈永俭.专业课体验教学浅谈[J].北京: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62).

  营养师前景篇8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市场营销教学法

  市场营销学科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科,具有非常鲜明的应用性和实战性。但目前许多院校在市场营销学科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授—受教学,偏离了市场营销学科的特性,也与市场营销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差甚远。近二十多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营销观念的增强,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一直非常旺盛,但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人才却和社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人才规格不符合企业要求,这无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矛盾。因此深刻反省目前的教学现状,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是解决上述矛盾、实现市场营销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的涵义

  “体验”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从上述解释可以看出,体验是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是一种亲身经历。从心理学角度看,体验是在与一定经验的关联中发生的情感融入与态度生成,它是包含认知在内的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体验不仅包括认知,更包含情感和态度。通过体验,认知可以不断进步,情感得到渐次升华,态度得以不断发展。体验所获得的深度认知,尤其是情感的产生和态度的生成,在传统的授—受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在授—受教学中,师生的投入尤其是情感的投入是浅度的,因而教师的教是机械的,学生的学也是被动的、机械的简单重复,教学没有生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而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学习成了一种主动性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全部参与,身心处于紧张和兴奋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学习的效果大大提高。因此,对于市场营销这样的应用性学科,传统的授—受教学是不能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只有采用体验式教学,才能符合市场营销学科性质,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市场营销学科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就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营销教学情景,将学生置身于各种真实的或模拟的营销环境中,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强化学生的营销体验,使学生在各种营销情景中去领悟知识、获得专业技能和实战经验,从而实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对营销人才的广泛需求促进了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迅猛发展。从八十年代到现在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市场营销专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蓬勃发展的过程,这既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基于市场对营销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绝大多数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本专科的培养目标都是应用性人才,而非理论研究人才,这就要求营销专业的教学要紧紧围绕营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够在掌握营销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处理各种现实的营销问题,实现学校和社会的无缝接轨。而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就是为学生创设各种营销情景和氛围,让学生在亲身体会和操作中领悟营销的真谛,掌握营销的技能,培养营销的情感,成为能将知识灵活应用的营销专门人才。

  (二)符合学科性质

  市场营销学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作为世界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其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有新的科学能够研究并指导市场,于是,以市场营销学为核心的营销学科群诞生并迅速发展。无论是市场营销学,还是消费者行为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品牌策划等等,都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形成的,它们来源于实践同时也指导着实践。这些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科,都是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市场营销学科的教学必须要遵循学科特点,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将知识真正运用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实践,同时也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的认识和体会,形成活的技能而非死的书本知识。

  (三)符合学生认知的需要

  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的MichaelH.Goldhaber曾说,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而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而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这里我们暂且不讨论注意力的问题,但是我们不得不说,信息的极大丰富甚至是泛滥,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获取知识成了极为容易的事。人们面对不知道但想要知道的任何知识,都可以迅速地从互联网上获得。而对于大学生这样一个互联网使用者的主流群体,可以说把互联网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因此,对学生来说,他们缺的不是知识,而是深入思考,是集认识、情感、行为于一体的体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体验就是个体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运用单一的感官认识事物,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调动多种感官尤其是情感的投入,则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是知识的引路人、技能的培训师、情感的调动者。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缺乏的不是营销知识,而是对营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的任务就是为他们创设情景,引导他们去体会和验证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

  体验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学生通过体验,调动了全身心的力量,思考、关注某一事物或经历某一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心理活动交融、撞击,激活已有经验,产生新的体会,形成新的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之内化为个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个体的身心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互动交往、亲身经历,不仅能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还能有助于形成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终极目标的实现。另外,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教学的灵活性大大增强,教师对教学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是一次智慧的旅程,这无疑也能极大地促进教师的成长。因此体验式教学也是一个师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的过程。

  三、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常用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案例教学法本身源于工商管理教学,市场营销作为工商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科,自然而然离不开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产生来源于教学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典型的或有价值的企业营销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读、讨论,领悟营销的真谛。因为案例是具体的、真实的、生动的,学生尤如身临其境,可以获得近似于真实营销活动的效果。

  (二)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就是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创设情景,并引导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模拟或虚拟再现出来。通过情景模拟和再现,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营销知识和理论,并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同时也能对这些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让学生充当营销活动中的某个角色,用该角色应有的思想、态度、情感、行为、语言等来处理营销问题,使学生理解不同角色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态度立场等,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会。

  (四)陶冶法

  陶冶法就是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创设情景,让学生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在营销教学中,可以安排一定的学时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了解企业营销的运做情况,和营销人员接触,获得感性认识,培养专业情感;也可以邀请营销界大师或精英来校讲座,让学生感受营销的奥妙。同时营销大师们成功带来的自豪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学生,从而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决心。

  (五)游戏法

  游戏法就是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激烈的竞赛和无比的兴奋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某些知识。游戏法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是让学生在玩中学,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因此,在营销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营销类游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体验式教学方式。

  四、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也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启发式提问,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去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探索。因此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为便捷的体验教学方式。另外,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小案例、小游戏,既避免了课堂教学枯燥单一的说教式局面,又能够让学生在思考中、讨论中、游戏中获得新的认识、产生新的感受。

  (二)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实施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借助于一定的实验设备,通过动脑动手实际操作,体会知识运用的乐趣,完成营销技能的训练。营销实验可以通过借助于一定的仪器和设备来完成,比如ERP沙盘模拟和各类营销实验软件;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的灵活多样的实验,比如客户投诉的处理、公共关系活动模拟、沟通技巧等等。

  (三)实践教学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实践教学就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增进学生的体验、感悟,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方式。市场营销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市场营销教学也是为实践服务的。学生营销能力和营销技能的培养不是在单一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完成的,而是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接触实践、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只有亲自去体验,才能获得经验,从而形成并发展为专业技能。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实践方式来完成上述目标。

  (四)实习

营养师前景范文

营养师前景范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2024年10月    »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